2017年1月21日星期六

【連載】德文學習血淚史 之 十二:不血淚的實習搵工記

跟我面試的人事部小姐,跟照片上的女生有幾分相似
(圖片來源:Pexels)

面試前的幾天,真是坐立不安,因爲自己的德語還是很差,絕對沒有可能應付一場商業面試。我也不喜歡背稿,因爲我認爲這樣太不自然,背完之後,還是要有臨場對答,落差太大,效果太假。
所以準備的工作是不斷地自我對答,不斷地練習不同的表達方法和相關的詞匯,起碼到時候要用起上來,也不會太差,還好當天不是見工,而是見獎學金,不用討論薪水,假期之類的問題,不然要掌握這些跟德國法律有關的概念和生字,大概會招架不住。

德國的官僚主義聞名全世界,涉及法律的東西,
不要說普通德國人都未必可以應付,外國人更加難以招架!

面試當日,一開始面試,面試的老闆就放下身段,跟我普通的閑聊,這樣的見面,一開始的話題都是交通,來面試的時候,乘什麽車了,順暢不順暢了?到了現在正式在德國工作,見什麽人也好,也是這三幅皮,所以想要有個好開始,似乎要懂得聊交通這個話題正當我感覺到小弟德文水平已經到達閑聊的極限,要跟他說我們可以用英文交談的時候,人事部的小姐來了,面試就即將開始。
還好,最先是他們跟我解釋一下公司的架構和運作,有點搞笑,感覺像我正在面試那位主管一樣,我衹需要用心聆聽便可。介紹完畢之後,他們才問我幾條問題。我唯有用我僅有的德文,去描述我在中學時期已經有參與不同的項目和比賽。他們覺得聽下去,也有些趣味,對我的語言能力可能沒有太過留意。我經常覺得,說話如果能力不足,内容可以搭救,所以作爲外國人,我很主動留意德國工程界的架構和新技術,那麽要在商業情況下跟別人聊天,起碼也有個話題,給人一個『他雖然德語不完美,但對行業的認識很豐富,不是因爲蠢而口啞啞』的印象。

Autobahn,即是歐滔班,無車速限制的公路

最後面試在一個令人覺得輕鬆的情況下結束。幾個星期後,我收到學校寄來的信件和證書:我竟然贏得獎學金難以置信!

獎學金的話題已經講完,現在終於可以講回實習這個話題

理論上,實習是安排在第五個學期上的,有了四個學期的少許理論基礎,學生才有些少專業知識,應付簡單的工作。德國的學生有時候會把實習學期放到最後,跟畢業論文Bachelorarbeit一起做,那麽可以待在同一間公司一段時間,最終畢業之後,立刻被招聘的機會亦大大提高。
可是對於我來説,財政上和學習德文的角度上,實習都必須要儘早安排。雖然當實習生收的工資,少得可憐,夠食夠住,便已經所餘無幾,但是夠食夠住已經比坐喫山空好得多,而且我也清楚,自己的德文,已經學得差不多,語法,某些基本詞匯,句式已經可以在無壓力下慢慢寫得出來,通過實習,就可以把學好了的理論,實踐出來,把口語這一環準備好,以應付TestDaF考試,可説是一箭雙雕。
第二個學期,我一直在想實習的這個問題,某一天靈光一閃:既然我已經拿了一間公司的獎學金,那麽這公司肯定都認爲我的潛能尚可發展,說不定也可以給我一個實習的職位吧。

我緊張地拿起電話(因爲德文差劣,時至今天,我都好討厭打電話,寧願寫電郵,或者是親身見面,以高清畫像和語音對談),撥了公司的號碼,人事部小姐的甜美聲音再次出現在話筒邊,首先我當然要感激一番他們公司慷概解囊的善舉,令到我在德國的學習順暢不少(不是客套話,是真的)。然後就問她有沒有實習位置可以給我安排一下

2017年1月7日星期六

【新一年,新開始】石賈墨德語補習社

我終於都鼓起勇氣,搞咗個網上德文補習服務...
二零一七年,經過三四年低調嘅試驗,我終於鼓起勇氣,將自己嘅理念正式實踐出嚟。

我好希望讀德文,尤其係讀Grammatik讀得好辛苦嘅朋友唔好放棄。六年前我啱啱開始讀德文,我同你地一樣,覺得德文好難,讀大學,坊間嘅Course讀得好唔滿意...我自己有好多問題,不斷地問點解,但係無人(甚至我嘅德國老婆)可以答到我嘅問題,我自己花咗好多時間同心血,堅持用我嘅方法去尋找答案,寫咗一本超過一百三十頁嘅筆記,舊年八月,我終於考埋C2,完成咗自己嘅心願...
幾年前,機緣巧合之下,有個師弟搵我,向我訴苦,話讀德文讀得好辛苦,佢講嘅嘢勾起返我自己痛苦嘅回憶,所以我當時就同佢用兩個禮拜嘅時間,go through曬我成本筆記...結果佢同我講:依家返大學個Course,真係輕鬆咗好多,最後佢都成功考到DSH。

佢可以話係啓發咗我,自此之後,我就開始搵一啲想學德文嘅朋友,問下佢地想唔想補習。呢三四年嚟,都keep住睇下自己嘅教學方法,會唔會真係幫到人,並且不斷地問學生問題,refine返自己本筆記。
好好彩,我教過嘅學生,都鍾意我嘅教法。當然佢地都會有比feedback我,就係我畀得太少功課(但係畀咗佢地又唔做,哈哈),但係成個教法,睇得出係幫到佢地。

我其實自己喺德國做Engine佬,雖然做嘢做得好開心(因爲做R&D其實好好玩),但有時都幾忙。有諗過幾次放棄呢個副業,直接同學生講我要返工,cut曬全部補習學生,唔洗次次約補習嗰一日,都要晨咁早六點幾七點返到公司,先可以下晝早走,有時連lunch都要飛埋,先可以趕喺香港人訓教之前上堂(德國下午一點,即係香港晚上八點)。但係我每次同學生補完習之後,都會打消呢個念頭,因爲我feel到我嘅學生喺我身上真係學到嘢,嗰種開心同成功感,係同返工做出一隻行得走得嘅Prototype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喺香港,如果想讀德文,有幾個選擇,可以上歌德,或者有個德國教授喺香港都有教德文,仲有啲持續進修學院嘅課程。佢地各有所長,質素肯定有保證。我都鼓勵大家如果想讀德文的話,補唔補我都好,不妨去試下上堂。但係如果你試過,覺得佢地教得雖然好,但係未必fit到你需要(教法,時間,地點等),可以睇下我嘅網站,如果你覺得我嘅教法可能會啱你的話,可以聯絡我。試完堂,唔鍾意我教法的話,又無所謂咖,你可以繼續搵其他方法學德文,最緊要你真係學到嘢。但係如果你係學到一半,覺得卡住卡住,尤其係Grammar唔通的話,我會覺得你同我之前啲學生一樣,都係有同樣問題,可能你上我堂你會上得開心。

如果你都有呢個問題,或者想同其他學德文嘅朋友喺呢度交流一下意見,都歡迎你留言啦!
有興趣的話,都可以去我個網站睇睇。

2017年1月1日星期日

【炒冷飯】留德三年雜談:留學生之後

前言:此文寫於二零一三年,有鑒于聖誕新年期間節目甚多,未有時間更新博客,所以炒一炒冷飯,下個星期將會繼續更新。小弟在此並祝讀者一七年新年快樂,學德文的朋友德語進步!

二零一三年除夕夜,越南餐廳的東主,入鄉隨俗,結合德國人新年放烟花的習俗,竟然放炮仗!

過來這一頭已經快三年,這陣子不經意的發覺自己在德國的生活上有一點跟在香港的非常不同,這個改變確實是非常不顯眼,但是當你發現了以後卻又合情合理:
我在這頭聽人家的故事,比在香港,聽得比較多。
留學生這一個名詞其實還真是獨特。現在飛機都滿天飛了,相比以前,現在做留學生,到英美澳加讀書,算是小菜一碟(當然有一些前提)。雖然留學生人數眾多,但是另外一個以前沒有留意的問題是:留學生,留學完了,做什麼?
一個比較普遍的名字是海外華人?這些字眼出現的次數相比留學生一詞還是比較少。那麼這些留學生到什麼地方去了?而其他留在外國的香港人,而又不擁有留學生身份的,到底他們處於什麼狀態?
也先是我女朋友的叔叔,他是印度人,來了德國已經好久好久,應該超過三十五年。在德國已經落地生根,一個兒子跟一個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在慕尼黑位居一工程公司的經理職位。去年十月趁著一個比較有空的週末,跟女友去了一趟慕尼黑,所以這一次跟他有了對談的機會。兩老(女友的姨姨叫伊莎)已經一起經歷了超過三十個年頭,說起當年,也先仍然帶著一點點靦婰,伊莎說起來還是興高采烈。

當時去慕尼黑旅行,當然要到處逛:此處爲寧芬堡皇宮(Schloss Nymphenburg)

也先出身商人家庭,根據也先說法,他們整個家庭根本不在乎他有沒有讀書,一心只希望他成為家族生意的繼承人。可是也先知道自己志不在此,自己偷偷讀書,上大學,修讀電子及通訊科技,家人完全不知情。到完成學業以後,決定到德國發展。
他們在德國的一個啤酒節相遇,當時他們還是用英語聊天,不過根據伊莎的說法,半年以後他們已經完全用德語聊天了。往後的故事,細節上我不太清楚。只知道往後也先的母親因為患上癌症,到德國尋求醫療,整輩子只居於一個印度小村落的上一輩,帶給伊莎和也先極大的壓力,不過當然他們也撐了過去。也先母親早就過世了,但是她在德國的時光,好像酸得不得了的葡萄,釀成酒了,到現時就成為大家的有趣回憶。
他們這一對一開始對內要面對彼此陌生的文化,彼此陌生的語言,對外要面對朋友的懷疑,還有家人的觀望態度。他們一起經歷的種種往事,相信說也說不清。不過看見他們坐在佈置溫暖的家,相對望著,談論往事,眼裡那種“那些年”的感覺在流轉,似乎過去的苦苦甜甜,都融化成他們心中的回憶。

李老闆卻有著另外一個故事。
早陣子去了一所附近的中國餐館吃飯,畢竟自己住在路德維希港市中心,跟女友都會常常去試一下附近的中餐館,偶爾離開“德國”,撿拾一些人工製造的家鄉感覺。這一次的感覺卻比較踏實,因為我聽到廣東話。埋單的時候,老闆走了出來,頂著一個啤酒肚,頭頂半禿,帶著笑容,一個十分典型的“舅父”相。到中國餐館看見中國人,當然會有機會聊幾句,他們常問是不是過來讀書,住在什麼地方。很多時候跑堂的姐姐姨姨看見有中國人都會帶上少有的笑容,原因其實很簡單,她們每天的工作就是用那僅僅幾句懂的德語去服侍外國人,唯一能夠說話的對象不外乎在餐館裡工作的幾個同鄉,她們雖然每天服侍的客人成千上萬,可是她們的孤單感卻是比常常獨處的我更加強。

難得餐廳入面有如此的龍鳳裝飾!很多香港的酒樓都沒有...

能說廣東話,還真不錯。李老闆在跟我聊了幾句,突然問我會不會拍照。他原來有計劃搞宣傳,可惜苦無門路,自己用低階數碼相機拍出來的食物照,我保證客人看了胃口不會來。
往後我過去跟他聊了起來,親眼看見他的愁苦:路德維希港真是老人和外國人的聚居地。晚上我過去跟他聊的時候,常常看見可以容納五十到七十人的餐館內,零零丁丁的坐了幾個客人。他們餐牌的定價又不能夠太高,因為這裡的老人和外國人(不是德國人,而是其他外國人,比如非洲,亞洲,俄羅斯等等)根本負擔不起。所以我決定抽出僅有的一點時間,幫他忙,有空的時候我走過去,只是幾分鐘的路程,其實並不遠。他見我到來,肯定要煮什麼好吃的給我吃,我就幫他設計小冊子,整一個網頁,拍一些食物的照片等等。這幾個星期下來已經跟老闆熟絡了。他的故事,是典型的老江湖,以前在香港行蠱惑,年輕的時候出過國,到荷蘭做廚房,往後再回去香港。到了七十年代就申請難民護照,過去荷蘭搞餐館,輾轉到了德國做廚師,收入不錯。到了年前決定自己闖一番事業,不料落地路德維希港,生意計劃失敗,月月虧本,空有一身好手藝卻無人欣賞,感覺投閒置散,常常跟我訴苦。他脾氣有時十分暴躁,又愛喝酒,有時候幾杯下肚,就一個勁兒聊起來,跟老闆娘有什麼無聊的爭吵,就面紅耳熱的對罵,勸也勸不住。

連這樣的一隻雀也可以雕出來,老闆真是功力深厚!
做生意確實不是容易事,他跟老闆娘平日只能留在餐廳工作,德語他們也是半咸半淡的學會,只能硬生生的堆砌出幾句句子。對於很多到外國尋夢的人來說,語言似乎從來都是最要命的問題。在餐館待了這一陣子,發現原來德國有一群“地下黨”,老闆接的電話,十個當中有九個是講廣東話的。他有好些朋友,都是餐飲業的同行,人數遠多於我想像之外。當然一個非常合理的猜測是:哪裡有中餐館,哪裡有中國人。可是香港人,或者說,會講廣東話的人,確實是比想像中多。不論正宗香港人也好,廣州人也好,越南華僑也好,原來每所餐館背後,都有一個離散的廣東話人口。用一種自己不熟悉(或者自己根本不喜歡)的語言來生活,對於某些人來說,就好像叫一個不專業的演員,用另外一個身份來演一場歷時大半生的戲。他們也許不喜歡這個角色,或者對演技根本沒有追求,那麼到底是什麼驅使他們繼續演下去?

德國政壇也有中國人?非也,此人並非中國人,如果知道此人身份,歡迎留言曬命。
這令我想起看過的一個電視節目,一個加拿大的移民說,哪裡是家,哪裡便是我的根。你看著他說這句話的時候,似乎不能夠解讀出字義,反而他說的時候,帶著一絲淒涼的感覺,令人覺得他想要說的是:現在我家在外地,根在香港,不過我決定了不回去,只好把我踏著的土地當作是自己的根吧。
坦白說,有時候我明白他們的愁苦,覺得自己腦袋都被逼崇洋,潛意識在一些處境覺得很難受。比方說如果我有一段時期花了許多時間去學德語,或者跟別人用英語聊天的話,理性上來說感覺應該是很充實的,學以致用嘛;可是往往感覺卻是另一種空虛,暗地裡問自己:你花那麼多心神去學一種本來跟自己完全無干的語言,或者就算用上自己已經學好的英文來聊,到底是為了些什麼?一個朋友去了旅行,她回來說,去旅行,不只享樂,還要體驗外國的精神面貌(Mentality)。這句說話倒是很容易說,但是在異地生活,這句說話要不要重寫一遍?精神面貌這種虛無飄渺的東西,對於了無牽掛的旅行者重要,還是踏實地生活的海外華人更重要呢?不同人有不同的詮釋,也有不同的異地命運,也許就是這種耐人尋味的結局,最吸引我們繼續走下去。

有時候聽著這些故事,確實比讀一本小說還更有味道。我帶著這些故事回家,不禁會想,現在的我如此,我這個故事往後的劇情,又會如何?確實十分難以想像...

2016年12月18日星期日

【連載】德文學習血淚史 之 十一:德國工搵人,加送獎學金?

早幾年,德國旅遊發展局,真的用了這條橋來幫路德維希港賣廣告...

根據二零一三年的數據,德國中小企之多,占去所有公司總數超過九成,而在中小企工作的就業人口,也達總就業人口六成有多。雖然中小企那麽多,但是很多學生都希望讀完書後,有機會進入大公司,比如說傳統車廠。無他,大公司的福利和晉升機會都比較好,如果有著傳統『搵錢娶老婆起樓生仔退休嘆世界』的思想,大公司的吸引力比中小企高得多。這導致到很多中小企都有招聘困難。從統計上去談德國的就業環境,德國的某些機構可能有誇大的嫌疑,而每個人對於德國的就業市場都可能有不同的印象,但我自己身處的工業圈(自動化工程,機器製造業)不能誇張地說成是『人才荒』,但是如果是專業技工(Techniker)的話,幾乎每間公司都正在請人。而工程師(Ingenieur)雖然不是每間公司都在招聘(因爲請工程師的投資比較大,而他們的流動性比專業技工低),但是有工程師學歷的話,找工作不是問題。我聽過有其他工作範疇的就業情況很差,畢業生要每天寄出幾十份求職信,方有見工的機會。

二零一五年第一季,德國差不多有六萬個工程師的職位空缺。
資料來源:VDI(德國工程師總會)的刊物Ingenieurmonitor

這類『在德國找工作難不難?』的問題,很多住在德國的博客,中文媒體,甚至德國人本身,對這個問題都會有不同的取態。在網絡上,我自己都有留意有關德國的報導和博客,當中不乏有些將德國夢幻化成就業天堂的媒體,但也有一些把自己辛苦打拼的經歷,變成對德國職場的負面評價,或會加上某些政治立場,認爲自己冷眼看破德國的政治缺憾,把德國踩得一文不值。任何一個人,如果對這些課題沒有一定的研究,祇抽取幾篇報導,就不能斷言『德國人點點點』,『德國搵工點點點』,『德國治安點點點』。每次有人問我這些有關德國的問題,我都不喜歡回答,畢竟自己屬於沒有深入研究的背景的一群;而就算勉强回答都好,我都會十分小心地表明這是自己的經歷和印象,不能代表德國的實際情況。無故發牢騷,是因爲近來有關德國恐怖襲擊的報導漸多,很多博客,中文媒體都加鹽加醋,但卻沒有宏觀的報導,感到有些可惜。

唔識德文都搵到工,蘋果日報如是說。是事實,不過不全對...
(截圖:蘋果日報網站)
重回正題:何以無故岔開講德國的就業環境和有關的報導?我當時還在大學讀書,當然不是要準備『就業』,而是要『預習』就業:找實習公司。可是講實習之前,又要再拉遠一點來講,因爲我實習的公司,不是我找回來的,是他們找上我的。我是高材生,有公司要這麽急不及待向我招手嗎?當然不是啦,自己不是讀書的材料,從小已經知道,就算你講學習語言的話,我學了十幾年英語,還是很爛,其實我是沒有語言細胞的。讀德文讀到這個超乎預計的程度,其實都是爲世所逼,沒辦法,會說德語,是在德國生活的條件之一。

可是有人說,寧做鷄頭,不做鳳尾,雖然我讀書成績沒有特別好,德語在當時還是很爛,但在德國,我也有機會變成鷄頭,竟然贏得一筆獎學金,而且數目不少,總共一千歐元。而這個獎學金的設立目的,一如文初提到,是爲學校周圍的中小企建立一個網絡。很多所謂中小企,其實規模並不細(德國KMU定義是二百五十人),但是知名度不高,又求才若渴。大學便成立這個獎學金,邀請他們在財政上支持某些有潛質晉身工程界的學生(記得嗎?這個學位從入學到畢業,五個衹能活一個),同時他們也可以透過獎學金,提升公司的知名度,賣一下廣告,吸引有興趣做兼職,寫論文,或者是畢業的學生加入公司,對大家而言,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世界上發明第一部汽車的人,是Karl Benz。而Benz這個汽車品牌,就是他創立的。
發明地?就是曼海姆!希望入大公司的畢業生,都會蜂擁到Benz在此的分部求職。

領取這個獎學金,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條件,當然成績不能太差,申請的時候還要遞交一封申請信,講述一下自己有幾巴閉,同時要描寫自己多麽飢寒交逼,如能得獎,好比雪中送炭…這一封申請信,還好有女友替我解決,要不然申請肯定不會成功,現在找回這封信來讀,真是今時今日考完C2之後,自問也寫不出來。

"Außerdem könnte mir eine finanzielle Unterstützung ein erfolgreiches Studieren ermöglichen..."
就是禮貌地講,你唔畀錢我,我讀唔成書

如果沒有大問題的話,遴選過後,所有申請人就會被公司隨機抽出面試,可能是多個申請人一同面試,也可能是單獨面試。我面試的公司,選擇了單對單的形式面見我,造就了第一次在德國參加面試的機會。

去面試公司前的最後一段路,緊張非常!

這間公司,是典型的自動化工程公司,提供不同的工程服務,因爲坐落在萊茵河畔的路德維希港(Ludwigshafen),所以有一個大客,便是巴斯夫(BASF),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工業公司,其總部也在路德維希港。這個城市,處於巴登符騰堡(Baden-Wüttemberg)和萊茵蘭普法爾茨(Rheinland-Pfalz)兩個聯邦州之間,後來因爲實習的關係,搬到此城居住,導致往後上學,都要『穿州過省』…其實是十分鐘車程,過一條橋而已。

市中心的『柏林廣場』,建築真是很摩登...

如果要用一個字總括路德維希港的話,『醜』!跟其他幾個工業城市,如禾夫斯堡(又譯狼堡Wolfsburg,是福士總部所在之地)等,爭奪德國最醜城市的排名。

“a passion for chemistry and culture.”厲害厲害!
難得德國旅遊發展局,還敢用『路德維希港:當化工遇上藝術』來形容這個城市。跟血淚史上一篇提及的吉森(Gießen)一樣,醜的原因都是城市工業力高,引來二戰盟軍的轟炸機,超過八成建築都是在二戰後重建,毫無美感可言。

說路德維希港醜,可能不公平。在露臺上,日落就有如還原靚靚拳,幫這個工業城市化一化妝。

而第一次面試,真的令我如臨大敵...

2016年12月12日星期一

【略談C2】想挑戰德文難度最高的考試?先聽一下過來人的經驗(一)

開啓這個德文學習血淚史的因由,都是因爲考過了C2,覺得完成了『主動學習德文』這個任務,可以總結一下自己的經歷。連載已經來到第十篇,都沒有重新講一講第一篇所提及的考試。

考試之後,大概要等兩個到三個禮拜,才會從郵遞方式取得證書。打開信封的一刻真是十分滿足,因爲除了閲讀略差之外(意想不到),其他考卷的分數都很不錯。

C2證書,多少心血花在裏頭呀!

今個星期,希望圍繞這個考試,說一下準備的方法,考試情況和感想。

先翻炒一下第一篇的資料:歌德證書C2分級考試,或稱德語大文憑,德文稱爲Geothe Zertifikat C2: Großes Deutsches Sprachdiplom。這個考試,是現有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最高等級的考試。完成考試而又及格的人士,會被視爲擁有近乎母語者的德文水平。

應考的原因:臀部痕癢?

又要貼一貼歌德的霸氣描述:這是登峰極至了!

無情白事,是沒有外國人走去考這個難度甚高的考試的。應考當日,當然會跟其他應考的朋友吹吹水,所以有瞭解一下他們的背景:有特地跑來德國,組織『考試旅遊』的西班牙教師;有旅居瑞士,又想教書的澳大利亞年輕媽媽;有在德國修讀教育文憑的烏克蘭女生,也有爲趕及入學讀書的土耳其學生,兩者都因爲學位所需,也要考試。其他不是因爲學位而應考的人,爲數不多,除了我之外,還有希望襯脫歐未落實之前申請德國國籍的英國人。
其他人問到我考試的原因,我都不好意思回答:我不知道『屎忽痕』如何翻譯成德文(其實也有啦,叫Schnapsidee)…我已經成爲一個有穩定工作的人,而老闆沒有要求我去考試,我也沒有打算去教書,老實講,考試對我來説並非必須。但是我有一個信念:如果你在德國生活,而又想真真正正融入德國人的圈子,跟德國人能夠交個朋友,並且繼續發掘這個國家的真實面貌的話,語言是基本要求當中的基本要求,這個考試,就好像是一個醫學學位一樣:雖然你得到了一個醫學學位,可以很了不起,但是如果你真的要成爲一名出色的專科醫生,醫學學位衹是一張入場券而已。我決定考C2試的想法,早在考德福TestDaF之前已經萌生,正正就是這個原因。

Schnapsidee,中文翻譯做『烈酒主意』,形容一些飲醉酒之後做的決定...

準備工作:似有還無

相信讀者如果有跟進血淚史的話,好大可能對於德文已經有一定認識,甚至本身自己身處德國,雖然應考C2的人數不多,但是我相信大家將來亦有可能希望證明自己的德語水平的。如果希望挑戰這個最高難度的考試,需要有什麼準備呢?老實講句:去到這個德文程度的話,其實也沒有什麼好準備的。當然,我這樣講,並不是說這個考試很容易,不需準備,就可以應付…

我考完試後,一如開首提及,基本上『學習德文』這個目標,已經不在我日常生活的清單之上,可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爲避免攀上高峰之後,一落千丈,所以繼續去上德語課,雖然在我身處的城市,最高的德語課程度是C1,理論上我已經完成了C2的考試,跑回去上C1的堂是走回頭路。但是這個課程還是有很多對於我來説十分難的主題,比如說是新的詞匯,或者是定語Redewendungen等等。老師在講解幾個比較難的語法的時候,都會說:『這一個難度高的語法(虛擬式加被動句加過去式,並且用情態動詞),是屬於C2的程度,你們還是屬於C1的程度,所以不必去深究。』仿佛C2就是這個世界的盡頭…我就算考完了C2這個考試,我也跟旁邊的同學坦白說:其實我也沒有完全掌握到這些語法的使用方法,如果要我閱讀這些句子的話,估計可以理解。但是要我流暢地主動地寫這些句子出來,甚至講出來的話,是不可能的。所以沒有說要考得到C2考試,就需要懂得虛擬式第二式連情態動詞等等這些語法,如此爲某些語法項目下定義,在B2,C1都還可以,到C2的話,行不通。

所以說沒有什麽好準備的,不是因爲這個考試很輕鬆,而正正是因為這個考試很難,程度十分高,所以它其實是沒有一個固定的考試範圍,或者爲了應付考試,某一些特定的語法和生字,一定需要學習。當然閱讀理解,聆聽這些多項選擇題,是有客觀的改卷標準,但這個程度的寫作和説話,更似一個考官對你德文水平的主觀印象,那些所謂的考試準則,什麽『考生能夠使用豐富的詞匯』之類,根本就是大半句廢話,放在四海皆通用。何爲豐富?用了十個德國人都不懂得用的字,就是豐富嗎?還是要二十個?所以不要妄想有一個清楚的界限去『限制』準備的功夫。
當你C1上C2,最少橫跨200小時學習時間,如果穩陣計算,三百個小時的話,一年都要差不多每日一個鐘!

還沒有講到骨子裏去:什麽時候可以正式設定C2爲目標呢?我自己在大學考完TestDaF的時候,也有想過直接上C2考試。甚至神心得在考試不久,還沒有得到證書之前,就已經購買了相關的教材和模擬試卷。那個時候由於狀態仍然處於剛考完TestDaF的一個小巔峰,在閱讀及聆聽這兩個範疇,基本上已經有足夠及格的分數。但是只得到合格的分數,意義不大。其他程度的考試,分數沒有分得那麽細,主要看你合格不合格。如果你合格的話,你就可以跟人家說『我已經有這個程度的德語水平』,但是去到C2這個水平,考試及格,但是分數只是僅僅合格的話,其實給人的印象是『比C1好』。
所以你考完TestDaF,如果有考卷得到5級的話,理論上可以直接上C2。不過實際來講,還是計劃一年到半年的時間去溫習,而時間長短視乎你每天投放多少的時間去學習德語。而最後的幾個禮拜,需要有系統的練習,操練模擬試題,對考試是有極大的幫助。歌德C2考試的題型相對標準,跟TestDaF一樣,可以很容易就熟悉考試的模式,讓人可以安心花時間鑽研德文本身,而不是在準備的時期擔驚受怕,怕在真正考試的時候,遇上什麽突變試題。

下次講一下試題的形式。

2016年12月5日星期一

【炒冷飯】嘈咩嘈,全世界都冇公民提名,德國都冇(好似係)

此文寫於2014年末,有鑒於近來香港特首前哨戰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所以炒一下冷飯。


葉劉淑儀接受無線訪問,有關片段被無線刪剪,但流傳網路。
她大約提及到:“啲年青人聽到人講真普選,但唔知真普選係咩。人人都有投票權,但冇可能人人有提名權,聯合國公約無講到,英國無,美國無,法國無,德國無,意大利無…(按:意思差不多全世界都無啦)”小弟對國際政治並無興趣,亦無了解,對於英美澳加乜乜乜有否公民提名毫無頭緒,但身處德國多年,自然要了解一下德國自身的政治。所以特地走去查一查有關的資料。
如此崇洋的我(更準確來說是崇德),以前未有了解德國政治,乍聽葉劉之言,自是難以置信。德國民主程度如此高,何來沒有公民提名?作一下比較,香港爭取所謂真普選的人,都自然是受誤導的廢青了吧?葉劉說法的確不錯,在德國,總理選舉候選人提名方法,確實並無公民提名一途!(註:總理Kanzler不同總統Präsident,總理是政府的真正領導人,總統則是禮節性的)

德國總理及她的『萬能膠手勢』
問題來了:何解德國的廢青不跑出來佔領法蘭克福,佔領柏林呢?
那麼來看看默克爾是如何爬上德國領導人的寶座吧…
慢著,兩地政治不同,作出比較,自有人會說不能作準。是的,香港連國家也不是,你大可說中央政府是國家主權機關,把香港當一個中國的市來管轄也並無不可。但你葉劉自己要比較英美德法意,總不能公我贏字你輸地比較吧。我們可合理地相信,她是將香港特首選舉大約比較為德國總理選舉。另外德國的立法機關為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亦可跟香港立法會作比較。

這個位於柏林的圓頂建築物便是Bundestag

德國總理產生辦法:唔好講話公民提名,一人一票都冇呀!

了解德國總理產生辦法後,葉劉不但可以說德國並無公民提名,其實德國人連總理都沒份兒選的,更別說提名權了。德國人民不能直接一人一票選總理,而是德國議員598人選出。(其實現有631議員,稍後略補充原因)598人?那麼我們的689也不是那麼不堪吧!多人家差不多一百票呢!

德國總統產生流程圖,取自維基百科

每次立法會選舉完畢之後(對上一次為2013年),總理都會同時被產生。有三個可能要通過的選舉步驟:
1. 現屆總統提名候選人,交到議院進行不記名選舉,如有人獲得過半數票,即成新總理。
2. 如未能通過第一步選出總理,任何人可通過最少四分一議員提名成為候選人,然後於兩個星期內進行不限次數的選舉,直到一候選人得到過半數支持。
3. 在第二步都未能選出總理,則再進行選舉,視乎票數,如有候選人得過半數選票,則當選。如無最高得票候選人,總理(此處有實用性啦)可決定令最高得票者當選,過沒有認授性的四年,或解散議會,重新選舉。

事實上,德國議會有提出過彈劾議案之類的例子,但是“總理三部曲”的第二步及第三步,根本從未發生過。哪有總理如此傻仔,把一些根本無可能得到議員支持的候選人放出來做候選人。香港政府要硬闖任何議案,也要等數夠自己友的人頭才去馬啦。

如此聽落,德國總理的產生辦法,簡直比香港更不民主,現在2017,一人一票,簡直是超英趕美,德國都應該自愧不如!

要講,就講呢啲:德國“立法會”議員選舉辦法

德國總理選舉,其實暗藏於議會選舉之中,合資格投票的德國人,一人有兩票,一票直接投人名,一票投政黨。投票的時候,要考慮候選人的政治背景,而投政黨就簡單了,直接參照政綱。議會議席就根據兩個投票結果分配,所以有可能會有伸延議席,小弟不去細心考究政治,那些百分之五門欖等等的細節,交給政治高手去解釋解釋。重點是:德國人可以投政黨,從而間接選擇總理又誰來做。假設香港現在進行德國式選舉,一次選舉選出立法會議員,然後議員選特首。公民袋,禮義廉同時參選,列入政黨名單,事先他們會告知你,我們推舉涼瓜傑,我們推舉痰要衝,假如你政黨票投公民袋,一方面你增加了他們在議會的議席,亦表示你支持涼瓜傑做特首,當公民袋得到過半選民選票,自然得到過半議會議席,自然有過半議員會選涼瓜傑做特首。而投人名名單的話,就有如選梁長毛,黃郁緊,很多人不理他們仍是玫瑰黨還是拳頭黨,總知想送他們入議會然後坐看花生價格上漲。

講到口臭,都係功能組別

香港立法會有七十議席,一半功能組別,一半直選。
德國聯邦議院有約六百議席,全部直選。
這裡就是分別。
如果現時德國政府說,當中三百個議席,由一些所謂“均衡參與”的“業界代表”出任,德國的廢青恐怕真是會佔領柏林的。

所以,如根據葉劉邏輯,本人並不要真普選,不要公民提名,甚至不要一人一票選特首。我只要一次投票,兩個剔,只比現時多一個剔咁大把(註:德國用交叉,在香港當然要用剔,否則見到好多人名,好多人直覺都想交叉佢,反而會被選出)
只要:
1. 特首候選人提名委員會直接由立法會議員取代,無需浪費公帑(浪費多少午餐肉!)搞提名,之後又要投票
2. 2016立法會全面直選,市民一人兩票,一票投政黨,一票投人名,慳水慳力
3. 2017特首由立法會議員選出,候選人為所有政黨的被推舉人士,或更簡單地,四分一議員聯合提名

退一萬步,明明之前的特首選舉,見到AV仁同涼瓜傑,2017他們必須再次出現。
當然,大家都明白,問題不在如何選舉,有多少候選人,有沒有公提,提委會組成如何等等…
一句說到底,民意能夠有窿路直通到領導人選舉的方法,政府施政便自然暢通無阻。如果當中有一關卡的話,任你如何放寬其他的限制,一人一票也好,無候選人人數限制也好,什麼公司票轉董事票也好,只要提委會過半數提名這個瘋狂鐵馬阻塞民意通道,正常人都不會滿意。

2016年11月27日星期日

【連載】德文學習血淚史 之 十:打工的無『心』之失

Gießen最美的,原來是火車站…

德國生活『三大殺手』已經約略介紹過,雖然以前有提及過賺錢這個問題,但是第一年的賺錢方法,都是打三幾次不成功的散工,還有做一次白老鼠而已。真正開始體驗德國打工生活,是第一年過後的第一個暑假,到黑森州Hessen内的“吉森”Gießen的一間工廠打工。

黑森州雖然沒有魯爾區Ruhr的整體經濟實力,但是也屬於工業實力雄厚的地區,有新聞報導指黑森州的經濟規模,比整個丹麥還要大。所以身處吉森之時,不要寄望有什麽好看的,就是工業區一個,遊客也絕少會到這個城市玩,而吉森也跟某些德國的城市有相同的問題:市中心好醜…很多德國的大城市都在二戰時被炸得稀巴爛,戰後的建築就會占據市中心的大部分面積,所以這個城市沒有像其他德國的歷史古城一樣,有一些中古世紀的小巷城堡,取而代之的是四五十年代的老舊水泥建築。

市中心的『景點』,稱爲Elefantenklo,翻譯是『大笨象屎塔』,其實就是市中心橋中的兩個窿…

那是在一間坐落於黑森州吉森的金屬化工工廠,專門負責生產不同的金屬零件和碳刷給汽車生產商,火車生產商或是馬達的生產商。而作爲在生產綫上的工人,我主要負責一些機械式的工作,雖然工作性質比較沉悶,但是工資水平很高。原因是德國的工會制度十分成熟,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工會,集體商討工作條件和制度(近來漢莎的機師也集體罷工,要求加薪)。由於公司也加入金屬製造業的工會,所以最低工資是由工會爭取回來的,比起黑工,甚至是普通的兼職,都高出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不等。能夠在第一年坐吃空山之後及時補給一下,可説是一場及時雨。

員工宿舍望過去,就是上班的工廠…

我還記得一開始要去面試的時候,心情十分緊張,因為害怕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會會用複雜的德語問我問題,這個情景,跟做醫學實驗的情況很相似:如果因爲德文水平不達標而面試失敗的話,會直接影響我在德國生存的可能性。還好,面試比想像中簡單,而年輕的面試官最後也有表示諒解,說工作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德語的過程,所以無需要害怕在溝通上會有問題。如果有困難的話,就互相理解一下,說慢一點,說簡單一點也,最後也可以達到溝通目的。

雖然工作性質比較單調,但是賺錢爲上,而且我也可以有機會一窺德國人的工作文化。一開始認識其他同事的時候,會首先用德語介紹自己,然後『備案』,表明自己的德文水平還是十分差,如果可以的話,可以用英文跟我溝通。大部分的同事,如果英文水平不低,感覺良好的話,都跟我說英語。如果他們的英語不行,就會跟我說德語。所以也有機會被迫跟其他人用德語溝通。一般來説,上年紀的德國人,很多都都跟我說德文,但其他國家的人,都會跟我說英文。

上早更的話,要準時五點到達工廠,天還未光…

打工訓練的,不單是語言,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體驗到德國的多元文化。廠中的工人,我認識的,有純正的德國人,也有在德國土生土長,但父母是希臘人的德籍希裔人,也有十分傳統保守的土耳其人,和跟我不斷宣傳回教的也門人。他們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性格,令我大開眼界。

雖説吉森是工業區,但是廠房也處於近郊的位置,在宿舍走出去,很快就可以看到美麗的風景
還有一個有關德文的小插曲:一開始工作,不會第一天就落手落脚幹活,最重要的是熟悉一下工作環境。部門主管就在第一天跟我接頭,約略解釋一下工作的流程,介紹一下公司的結構,廠房的機器等等。他當天的確花了不少心機時間,幫我安排了很多東西,比如說是工作服或者是安全鞋這些重要的安全衣物。對於德國人來説,最重要的資訊,還是咖啡機的位置。所以在安排工作的過程接近尾聲的時候,他就帶我到休息室中,請我喝一杯咖啡。到最後我當然衷心跟他表達感激之情,口快說了一句:『多謝你的幫助』(Vielen Dank für deine Hilfe)…就犯了一個不該犯的錯誤。

德文是有所謂尊稱的,對於香港人來説,尊稱是一個十分陌生的概念。大家都知道,跟別人聊天時,對著朋友可以粗口橫飛,但對遠房親戚的長輩則要畢恭畢敬,説話的方式亦會自然調整。除説話方式外,德文在語言文法上亦有尊卑遠近之分,並用兩個代名詞去區分兩者。情況有如中文用『您』和『你』一樣。英文方面,則無尊稱,對所有人都可以直接用you稱呼。會說普通話的朋友可能會比較清楚:普通話有『有心』跟『無心』的分別,講『您』(nin2)跟『你』(ni2),寫法和發音是有分別的,但由於廣東話兩個字發音一樣,而書寫上用『您』亦不常見,所以大部分香港人都對尊稱無甚概念。可是在德文世界,說錯稱謂的話,是可以令人感到不敬的。

我作爲初學者,練習的對象都是同班同學,說du(德文『你』的非尊稱)說得多了,習慣下來,看見其他人也會順口du出來。我一整天跟主管説話的時候,都留意不要犯錯,一路用Sie(德文『您』的尊稱講法),到最後才臨尾香,用了非尊稱來講話。幸而我說的時候並不太顯眼,因爲我不是直接用"du"這個代名詞,而是用所有格(Possesive)的 "dein"。我相信他留意到我犯錯,望了我一眼,也沒有說什麽,很正常地回答我一句『沒有大不了,幫你是我的責任』,估計他也知道我這個德語菜鳥,非尊稱順口而出,屬於錯誤一個,沒有感到不被尊重吧!